广告位
首页 “很多做技术的人,没有系统思维、越缺什么,越没有动力补什么”

“很多做技术的人,没有系统思维、越缺什么,越没有动力补什么”

作者|苏清涛 前段时间,一位做自动驾驶产品经理的朋友写了一篇文章《智能驾驶硬件方案的正向开发思维》,文章的主要观点是: 现阶段,市场上大多数玩家在定义硬件方案时,采用的都是“先有果…

作者|苏清涛

前段时间,一位做自动驾驶产品经理的朋友写了一篇文章《智能驾驶硬件方案的正向开发思维》,文章的主要观点是:

现阶段,市场上大多数玩家在定义硬件方案时,采用的都是“先有果后有因”的逆向开发思路,即“通过XXX传感器配置和XXX计算平台,可以实现XXX功能,可以达到X级智能驾驶”。这种通过模仿、先有方案后有功能的思路,不仅容易造成产品同质化,更会导致功能受限,难以实现具有自身特色与亮点的新功能。

本文将从智能驾驶的功能需求出发,正向定义出满足功能需求的传感器配置方案,并匹配相应的计算平台,“因为要满足XXX功能,实现LX级智能驾驶,因此需要XXX传感器配置和XXX计算平台”。从而逐步说明智能驾驶的功能需求,是如何落实到硬件方案中的。

“很多做技术的人,没有系统思维、越缺什么,越没有动力补什么”

看这两段话的时候,我特别共鸣。

过去几年,我发现,许多做技术的人,在写文章或做演讲时的表达方式,就是逆向思维

去年上半年,有一次,我在编辑一位同事的文章时还纠正说:采访对象口中的“用了什么样的硬件就能实现什么样的功能”,这个表述的逻辑完全是错的。正确的逻辑应该是 “算法要实现怎样的功能,所以需要怎样的数据 ;而要获得这样的数据,就需要怎样的传感器配置;这样的传感器配置(数据量),需要用怎样的算力来处理”。

我跟那位做产品经理的朋友聊起这些时,他说:很多做技术的人,只是专精于自己那一块,没有系统性思维。

“没有系统性思维”,这个说法太有道理了。

让我感触特别深度的一个例子是:

三年前,我多次向做技术的朋友打听一个很小白的问题“自动驾驶的感知算法和规控算法哪个更难”,有的说是感知算法更难,有的说规控算法更难。   甚至,有的人一边说 “规控算法更难”,一边说主机厂使用的感知算法是供应商的,而已经在用的、所谓“更难”的规控算法是自研的。

后来,我慢慢发现,这些解释,在条理上是非常混乱的。 

真相是:

深度学习算法比规则算法难。在感知已经在用深度学习算法、而规控仍停留在规则算法的情况下,就是 “感知算法更难”;而在规控也用深度学习算法做的情况下,则是“规控更难”。

另一个例子是, 很多做技术的人都说“感知算法的仿真比规控算法的仿真更难”。 这个逻辑,也完全是错的。  

真相是:

深度学习算法的仿真比规则算法的仿真更难。由于当前感知用的是深度学习算法,而规控仍然以规则算法为主,所以,看起来是“感知算法的仿真更难”;等后面规控也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主了, 规控算法的仿真就比感知算法的仿真难了。

这种逻辑上的混乱,不仅经常误导我这样的外行,在跟内行打交道的时候,也会在无形中抬高沟通成本吧。

在自动驾驶行业里做技术的,大多数都是教育背景很好的人,为什么如此容易犯这种低级错误呢?

原因很简单:

做技术的人,大多只是专精于自己那一块,横向拓展不够,因而无法形成系统性思维,脑海中也没有“思维导图”的概念。

不具备系统性思维的人,估计永远很难胜任管理类岗位。

之前,我在列举九章智驾的活跃用户画像时,提到了自动驾驶公司的高层和中层,却没有提一线工程师(事实上,很多一线工程师根本就不知道“九章是谁”),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呢?

原因其实很简单:

九章的定位是“帮助做市场的人了解技术,帮助做技术的人了解市场”,公司的高层和中层,无论是做市场的还是做技术的,都需要通过读九章的文章来补短板;

而一线的工程师中,只有很少的人才会有横向拓展的需求(想了解其他技术模块、了解市场),大部分人还是甘愿当一颗螺丝钉的,并没有横向拓展的诉求——他正在做的那块,九章当然没有他专业,他肯定不会看了;他自己“没有做的”那块,他当然不需要看了。

没有横向拓展诉求的人,怎么可能具备系统性思维?没有系统性思维的人,怎么可能进入公司的管理层?

最后,再分析一下我最新发现的一则真相:越缺什么,越没有动力补什么

“越缺什么的人,越没有动力补什么;越擅长什么的人,越会如饥似渴地补什么。”一天,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,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。

我弟弟在下面评论回复道:“就像你身体缺酒,你就是不补,你不缺知识,却一直在补知识;我身体里不缺酒,却一直在补酒,缺知识,却不补知识。”简直太有道理了啊。

还有一个朋友在评论中说:“我们公司会定期地为文科背景的同事开一些提升科学素养的课程,但绝大多数同事都没有什么热情。”

看到这位朋友的回复,我的反应是:卧槽卧槽。因为,我写“越缺什么,越没有动力补什么”这个观点的灵感来源是:在分析了《九章观察》这个号的用户结构后,我发现,“越是人文素养欠缺的,越没有动力补人文素养”。

《九章观察》的定位,有很重要的一项是“帮助理工科生提升人文素养”,结果我发现,首批订阅用户主要是理工科生中那些人文素养好、口才好的,并且,CXO的占比非常高,最需要补人文素养的那批工程师,反而没怎么关注。

这恰合又跟我在前面提到的“大部分人还是甘愿当一颗螺丝钉的,并没有横向拓展的诉求”是完全对应上了。

说一千道一万,都可以总结为两句话:

不具备系统性思维、没晋升到/没打算晋升到管理层的工程师,怎么可能看九章的文章?不看九章文章、没有系统性思维的人,怎么可能晋升到管理层?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电动汽车车讯网立场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s://www.evcx.cn/4660/
上一篇
下一篇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